【IT168 评测室】L&C寿昌是一家专业生产各种开关电源的厂家。寿昌是一家总公司位于台湾的公司,大陆内在东莞清溪拥有自己的工厂,以前一直都在做OEM,普通消费者对其了解并不多。最近寿昌杀入了电源零售市场,我们测试了寿昌推出的一款面向主流市场的ATX12V 2.01规范电源:黑金 400P,其型号为LC-D320EXP。
![]() |
简洁明快的包装盒,主体为一个电源的按钮符号,这个设计很醒目。通过CCC认证。
ATX12V 2.01规范
为了应付Prescott Pentium 4核心及其后的CPU的巨大功耗,Intel不断地更新ATX12V电源规范。ATX12V 2.0规范早于2003年2月发布,然而ATX12V 2.0标准电源的流行却是比较近的事。2004年6月,ATX12V 2.01版订立了,直到目前,我们终于看到主流零售市场上出现相应产品。
众所周知,ATX12V 2.0版的主要特点是为了增强CPU和设备供电,提供了双路的+12V输出。与ATX12V 2.0相比,ATX12v 2.01仅仅增加了“0.01”,下面我们看看它们的比较:
ATX12V 2.0与ATX12V 1.3版相比:
更新功率和电流指导范例
包括250W、300W、350W和400W的指导范例
更新交互调制曲线
更新负载表
更新效率要求标准,增加了推荐效率要求标准
提高了标准负载和轻负载下的最低要求效率
主电源接口更新为2X12(原来为2X10即20针)
去掉了辅助电源接口
要求SATA电源接口
2X2电源接口上的电流限制单独分离出来成为12V2路(即必须采用双路12V输出)
ATX12V 2.01与ATX12V 2.0相比:
更新了主电源接口上的3.3V远程检测线位置
更新了12V2直流输出的噪声/波动信息
去掉了-5V相关规定(ATX12V 1.3版已经去掉了-5V的指导范例)
更新了5VSB最大电流
可以看出,ATX12V 2.01相对ATX12V 2.0改动很小,主要的更新是提高电源的输出质量。
![]() |
电源主体
作为面向主流市场的电源,LC-D320EXP提供了基本的连接性:1个20/24针两用主电源接口、1个4针P4 CPU电源辅助接口、1个SATA电源接口、4个大四针电源接口、1个小四针软驱接口、1个六针PCI-E显卡辅助电源接口,线材使用了18AWG。因为是面向主流市场,20/24针两用主电源线并没有使用高端电源常见的塑料蛇皮网包扎,这也是为了节约成本。
![]() |
LC-D320EXP采用了镀镍的褐色外壳,这种镀镍的光滑表面容易留下指纹。
![]() |
作为一款ATX12V 2.01的电源,+12V1达到了9A,+12V2达到了14A。本来在ATX12V的官方文档中,+12V1是供给设备,+12V2是供给CPU的,不过在我们拆开电源后,发现LC-D320EXP将供给CPU的定义为+12V2,供给设备的定义为+12V1,大家要注意区别。供给CPU的9A +12V1足以应付目前的大部分CPU了,只有一些极高端的才会出现不足的情况,不过还是要稍微注意一下CPU的能源需求。供给显卡和设备的14A +12V2足以应付目前大部分的情况了,+12V2除了为60W的PCIE显卡供电,还剩下不少功率提供给硬盘等设备,因此我们认为LC-D320EXP提供的大四针电源接口和SATA电源接口偏少了。再增加1、2个大四针电源接口和1个SATA电源接口将会让LC-D320EXP更出色。铭牌上指出+3.3V和+5V混合功率不超出125W,两组+12V是都可以同时达到最大值的,不过这时+3.3V和+5V的混合功率就过低,显得意义不大了。+3.3V、+5V、+12V1、+12V2混合功率为300W,加上9.6W的-12V和10W的+5VSB,黑金400P的额定功率应该为320W,看来LC-D320EXP这个型号还是比较厚道的。比较遗憾的是铭牌上并没有给出最大功率。
![]() |
风道设计则是使用一个8cm的0.25A风扇向外排风,进风口则采用了大面积的蜂窝散热孔的形式,交流电源接口由于不在风扇直接覆盖范围,额外增加了一处进风口,这个细节让人比较满意。LC-D320EXP并没有采用时下流行的12cm风扇吸风的方式,其实市面流行的采用底置12cm风扇的“静音式”方式不一定就好,因为进风和出风方向互相垂直,而进风面积远大于出风面积,这种12cm风扇方式其实会造成一定的死角和部分地区气流空循环,传统的风道设计还是比较有效率的。
![]() |
电源开关,可以彻底关闭电源。
![]() |
上面的电源规范对比中就可以看到,ATX12V 2.0起就采用了2X12即24针的插头,为了兼容以往的2x10即20针主板,LC-D320EXP采用了1个20/24针两用主电源接口,这也是目前流行的设计,可以同时适用于新老平台。
2X2即4针的P4 CPU电源辅助接口。
![]() |
只有1个SATA电源接口,只能满足一般人的需要,这也跟LC-D320EXP的定位有关。
![]() |
6针(实际只用了5根线)的PCIE显卡辅助电源插口,在显卡超出PCIE 16X插槽提供的60W功率时使用。
![]() |
内部结构
![]() |
换一个角度看内部结构
![]() |
电路板侧面,有些变形了,应该是底部那个塑料柱过高的缘故。
![]() |
背部电路,LC-D320EXP使用了单面覆铜板,可以看到,高压区和低压区是分开的,这样的设计可以降低干扰。需要通过大电流的线路,都附加了焊锡来降低电阻、提高导电能力。背部电路板上看到还存在着一根飞线。
![]() |
低压区大面积的锡条
![]() |
主体电路
![]() |
风扇
![]() |
交流电输入后通过分立元件组成完整的一级EMI电路,然后联接电源开关,通过螺丝连接到机壳实现接地。分立元件的效果可以跟单个一体化的EMI部件媲美,而成本则要低些,直接联在电源插座之后是正确的放置方式。
![]() |
用料不错
![]() |
联线焊接到主电路板,没有采用接插件的方式比较遗憾。紧随着,是保险丝F1和热敏电阻RT1组成的过流过压保护电路。保险丝使用了管座,易于更换,电路板上同时给出了各种规格下要使用的保险管参数。其后是完整的二级EMI电路,用料十足,电路板上通过CX1和CY1、CY2来标识滤波电路中的X滤波电容和Y滤波电容,很有趣,也很专业。
![]() |
通过CN1接插件连接到被动式PF——PFC电感L2,连线很粗。
![]() |
L2直接用4个螺钉铆在跟主电路分离后的电源机壳上,由于使用了接插件,所以拆卸不麻烦,不过连线的长度只是刚好够用。使用万用表测试表明PFC电感的阻值为1.6Ω,应该是真实可信的,不是假PFC。
![]() |
值得注意的是EMI滤波电路后的一块直立的小电路板,标识为DB,假如认为其是风扇转速控制电路就大错特错了,其真正的身份是过电压防雷击和突波保护电路,通过使用两个二极管PD1、PD2,两个400V 2.2uF高压电容PC1、PC2、两个大功率4色环金属膜电阻PR1、PR2,可以吸收雷击、突波和过电压的能量,真正实现了保护功能。这个电路在市场上主流规格的电源中非常少见。
![]() |
整流桥SW1和高压滤波电容C1、C2,并每个电容并联着一个逝放电阻Z1和Z2。
![]() |
两个680uF 200V的JunFu电容,从品牌看应该是属于国产的,国产电容现在质量也不差了。
![]() |
![]() |
俯瞰散热片和变压器,HS1是PWM管散热片,HS2是低压整流散热片,HS就是HeatSink(散热片)的缩写。PWM管散热片体积小些,低压整流散热片大不少,这是由热功率决定的,低压区通过的电流达到了数十安。散热器的形状很好,散热面积很大,效果将会不错。
![]() |
PWM管Q2、Q3、Q4,大个头的Q3、Q4用于主电路,小个头的Q2用于辅助电路并用于+5VSB。
![]() |
旁边的U1是用于高低电压隔离下的电压反馈光电耦合器。
![]() |
根据资料显示,控制电路使用了专利的ASIC 2008芯片,集成了全部的监控保护和PWM功能,由于是专利芯片,我们也无法得知其规格参数和内部方框图。芯片上仅仅印着2008和CA674630516E等无意义的字样。ASIC 2008芯片使用了DIP20Pin封装。可以看到绿色的PS-ON(Power Supply On,电源开)线和灰色的P.G.(Power Good,电源OK)线直接联到芯片附近。
![]() |
低压整流使用了4个比主PWM管更大封装的二极管组D12、D15、D16、D17(变压器左方),每个二极管组带有2个二极管,总共就是8个二极管,两两并联,分别用于+3.3V、+5V、+12V1、+12V2整流。
![]() |
变压器、散热片和低压滤波电路。
低压滤波部分,明显看到的是2个特大的电感,此外还有不少较小的电感和大量的烟囱电容。
![]() |
由几个三极管组成的风扇温控电路通过接插件FAN1连接到12V 0.25A的8cm风扇。图上焦点所在即是温控传感器连接线,遗憾的是,我们找不到任何方法来解释看到测温探头不连接到散热片,而是连接到一堆硅胶固定住的部位了。我们也观察过两片散热片,也没有发现任何可以用来测温附加的元件,也不像是使用二极管和PWM管用作测温元件。由于硅胶的缘故,我们无法断定,不过我们认为很可能是工艺失误。
不过事情终究水落石出,在和寿昌技术人员沟通之后,我们得到了这样一个非常让人欣喜的结果。
QQ聊天记录:
寿昌 10:08:26
我们的研发人员有测试过针对散热片和大线圈的温度的问题。
IT168 10:10:00
就是说经过反复测试,是这个位置温度最高?
寿昌 10:09:01
因为所有的电源设计人员都会用散热片来对晶体进行散热,那实际这块的问题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
IT168 10:10:50
OK,我离开位置5分钟,等下来和你讨论一下 呵呵
寿昌 10:09:48
相反在大线圈的部分,很多的电子元器件集合在这里,造成这里的温度偏高,所以我们后来针对这部分情况,就用红外线来控制这里的温度。
所以,寿昌采用将温控传感器连接线固定在如图硅胶之中的方式,是权衡所有热点之后的正确决定;而且在此,我们IT168测评室给予寿昌技术部门这种深入研究问题的精神给予热烈的掌声。
硬件平台 | |
CPU |
Athlon64 939 3000+ Winchester 1.8G 200*9 |
主板 |
Asus A8N-SLI Deluxe nFORCE4 SLI |
内存 |
TwinMos DDR400 256M*2 |
硬盘 |
WestDigital 1200JD 120G SATA |
显卡 |
Winfast FX1400 |
软件平台 | |
操作系统 |
WindowsXP PRO ENG SP2 |
主板驱动 |
nVIDIA nForce4 ForceWare 6.53 WHQL |
显卡驱动 |
ForceWare 77.72 Official |
测试软件 | |
OCCT 7.1 |
测试使用了一个数字万用表和流行的Mother Board Monitor 5.3.7.0 patch 1和OCCT 7.1软件组合,OCCT是常用的电源评测软件之一,通过给系统施加很高的负载,检测记录电压传感器的波动,并作图保存。
Asus AN8-SLI同时支持24Pin主接头+4Pin辅助接头,除此之外还使用了一个大4Pin D型接头作辅助。测试时全部接上。
由于MBM 5.3.7.0 patch 1在线升级后也并不认识Asus AN8-SLI,所以需要手动选择温度和电压传感器类型。
具体可以参见以前的评测。
使用数字万用表进行检测:
+3.3V |
+5V |
+12V1(主24Pin接头) |
+12V2(4Pin CPU 辅助接头) | |
空闲 |
3.32V |
5.15V |
12.22V |
12.22~12.23V |
测试 |
3.32V |
5.15~5.16V |
12.20~12.21V |
12.18~12.19V |
可以得出初步评价:+3.3V和+5V的输出都很稳定,+12V1负载较高时其电压微弱降低。支持CPU的+12V2略微下跌0.04V,仅为0.33%,总体成绩很不错。
![]() |
核心电压
CPU核心电压测试主要考察主板的主PWM模块供电能力以及电源的部分供电能力,仅供参考。
![]() |
+3.3V
电源规范规定了+3.3V电压反馈线(亦即远程检测线),LC-D320EXP的波动是0.02:0.62%,很不错的值。尽管图像上的监测曲线位于+3.3V以下,可是万用表显示结果表明其实际为3.32V,比3.3V略高,完全不用担心电压不足。
![]() |
+5V
+5V的波动也很小,在一些区域为水平直线,波动显示为0.02:0.43%。
![]() |
+12V
这个+12V其实是+12V2输出,几乎为一条水平的直线,微有波动,成绩为0.09/0.75%。
IT168评测室观点
LC-D320EXP具有规范的电路设计,踏实的做工,完善的保护功能。电路板上规范的标识,如R表示电阻、C表示电容,D表示二极管,ZD表示稳压二极管,Q表示三极管,T表示变压器等等,极规范的电路板印刷给我们深刻的印象。至于专利的ASIC 2008芯片,全面提升了电源稳定性和安全性。对于这个ASIC 2008芯片我们所知甚少,不过防雷击、突波保护却是货真价实,防辐射方面也由完善的EMI线路所支持,其资料中的“5+1”重保护功能应该可信。基于成本,LC-D320EXP使用了被动PFC,这也符合其定位,然而我们更希望看到使用主动PFC的产品出现。至于温控风扇方面,则应该是个小问题。对于主流300W电源而言,寿昌以这款黑金400P LC-D320EXP以ATX12V 2.01的高标准杀入市场,假如定价合适的话,相信会取得不错的成效。主流用户值得考虑。对高端用户而言,唯一的问题就是需要等待看看寿昌有没有更高端的产品线了。
这款产品目前公开报价为288元,看来非常超值,推荐购买。
优点
1、ATX12V 2.01规范。
2、规范的电路设计。
3、踏实的做工。
4、完善的保护功能。
5、不错的性能表现。
缺点:
1、电路板稍微弯曲。
2、接口数量略为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