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装机 频道

拒绝高温 不可忽视的CPU散热细节问题

  【IT168 应用技巧】“细节决定成败”,这条真理在PC散热方面同样有效。您也许永远都想不到:一些细节上的改善,就可以令你的CPU温度下降10度左右。

  下面,笔者就以理论分析、外加实测数据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三个散热方面的细节问题。由于在下面的文章中会涉及到测试,所以笔者先为大家介绍测试平台。

测试平台

测试平台
CPU
Intel Pentium 955XE(3.46GHz)
主板
技嘉965P-DS3
内存
金邦 1G DDR2-800 X 2
显卡
GeForce 6800Ultra
CPU散热器
AVC 拿破仑 静音版
华硕 极地冰城
机箱散热器
AVC 炫光1225 X 2
电源
海韵S12 650W

  在下面所有的测试中,测试环境均为盖好机箱盖,并直立式放置(一般家庭中的使用方式)。

  以下测试中,均没有打开主板温控程序,即CPU散热器风扇、机箱散热风扇均是以最大转速运行。CPU散热器风扇2800rpm;机箱散热风扇1200rpm。

  因为Intel Pentium 955XE采用65nm Presler内核,具有两个物理核心,并且支持超线程HT技术,具有4个逻辑核心。所以,测CPU满载工作温度时,均为同时运行四个SP2004,让CPU工作100%运行10分钟后截图。

  之所以选择Intel Pentium 955XE,是因为它是Intel LGA775平台上,最热的几款处理器之一。

  只将风扇转个向!CPU温度降低8度

  目前,大量的中高端CPU散热器都已经采用侧向进风式散热。侧向吹风的首要好处是彻底解决风力盲区,因为气流是平行通过散热鳍片的,气流截面的四条边上的气流速度最快,而CPU的发热点正好位于一条边上。这样CPU散热底座吸收的热量可以被及时带走。另外一个好处是没有反弹的风压(通常向下吹风时,一部分气流冲至散热底面并反弹,这会影响散热器内的气流运动方向,使的热交换的效率受到损失)。热交换效率要高于向下吹风。

  而在安装上,侧向进风式散热器不像向下鼓风式散热器,不管怎么安装,风扇永远是向下送风的。侧向进式散热器会根据安装方向的不同,从而造成进风出风的方向不同。那么,怎样的安装方式才是最合理的,效果优秀的呢?

  理论分析:根据空气对流的原理,热空气是向上升;另外机箱最上面的电源向外抽风对机箱内部风道起到一定作用。所以,目前ATX架构的机箱风道一般都是从前下部进风,后上部出风。下图即是目前主流ATX机箱的风道示意图。

ATX架构机箱风道

  在如此风道模式下,侧向进风式CPU散热器向机箱前部吹风和向下吹风,均是明显与风道气流相逆,是百分百不可取的。

  目前可选择的只有向机箱后部吹风或向上吹风。而在实际的机箱内部,CPU散热器的下部一般都会安装一块独立显卡,显卡是机箱内部的第二大热源,从下部进风,吸取的是显卡的热气,散热效果明显会较差。其次,显卡的PCB板一般均会较大,会阻挡机箱下部的气流向上,会造成CPU散热器吸入困难,风量降低。

  所以,从理论上来分析的话,侧向进风式CPU散热器,非常好的的送风模式应该是向后吹风。

  下面,我们来实际测试一下。

AVC拿破仑静音版散热器,目前的安装方式为向机箱后档板出风安装

  AVC拿破仑静音版 CPU散热器,正上方出风安装(向着电源吹风):

  CPU空闲状态,并维持一段时间后,CPU温度维持在48度左右。

点击可看原始大图

上图中温度部分的截图

  CPU满载10分钟后,CPU温度维持在66度左右。

点击后可看原始大图

上图中温度部分的截图

  AVC拿破仑静音版,后方出风安装(向着机箱的后部吹风)。

  CPU空闲状态,并维持一段时间后,CPU温度维持在42度左右。比“正上方出风安装”空闲状态低了6度。

点击后可看原始大图

上图中温度部分的截图

  CPU满载10分钟后,CPU温度维持在58度左右。比“正上方出风安装”满载状态状态低了8度。

点击后可看原始大图

上图中温度部分的截图

  笔者点评:只是将CPU风扇转个方向安装,就使CPU满载温度降低8度。相信如此测试结果会出忽大部分消费者意料之外。而如果完全错误的安装,将CPU散热器安装成向机箱前部出风或向下出风,那么温差18度以上也很正常。有兴趣有条件的网友不妨自己测试一下。

  更换散热膏!CPU直接降温9度

  目前市面上的散热膏种类繁多,但大部分散热膏依然是以硅油为主要成份。而以硅油为主要成份的散热膏一般会被统成为导热硅脂。虽然同为导热硅脂,但它们的实际使用效果可是大不相同。

  衡量散热膏好坏的核心参数是导热系数,导热系数超高超好。造成导热硅脂散热系数大不相同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它的填料不同,目前常见的填料成份主要有氧化锌/氧化铝/氮化硼/碳化硅/铝粉/银粉等。另外,各种填料的比例、制造工艺等也会对导热硅脂的导热系数有一定的影响。

  那么,不同的散热膏在实际使用时,对散热有多大影响呢?下面,我们通过测试来比较一下。

  在本次测试中,用到的两种散热膏,右为华硕极地冰城原配散热膏,左为AVC 拿破仑静音版原配散热膏。

  在下面的测试中,均是使用AVC拿破仑静音版 CPU散热器,后方出风安装(向着机箱的后部吹风)。

  使用AVC原配散热膏:

  CPU空闲状态,并维持一段时间后,CPU温度维持在48度左右。

点击后可看原始大图

  CPU满载10分钟后,CPU温度维持在67度左右。

点击后可看原始大图
上图中温度部分的截图

  使用华硕原配散热膏:

  CPU空闲状态,并维持一段时间后,CPU温度维持在42度左右。比“AVC原配散热膏”空闲状态低了6度。 

点击后可看原始大图
上图中温度部分的截图

  CPU满载10分钟后,CPU温度维持在58度左右。比“AVC原配散热膏”满载状态状态低了9度。

点击后可看原始大图
上图中温度部分的截图

  笔者点评:只是更换了一下散热膏,就使CPU满载温度降低9度。是不是也很出人意料?如果您正在抱怨花大价钱买来的散热器效果不好时,不妨更换一下散热膏试试。

  200元的散热系统 PK 450元CPU散热器 谁胜谁负?

  在上面的“只将风扇转个向!CPU温度降低8度”这一节中,已经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机箱内部风道的重要性。下面,笔者再从正面向大家展示一下机箱风道的重要性:安装机箱风扇与不安装的区别。

ATX架构机箱风道

  首先,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不管有没有机箱辅助散热风扇,机箱内部由于受到热空气上升;电源向外抽风的影响,机箱的风道模式必然是类似与上图的,不过如此风道以被动为主,所以风道中气流流速较慢。而我们在机箱中加入两个辅助散热风扇,只不过是使风道中气流流速加大。

安装在机箱后部的12cm机箱散热风扇,转速1200rpm

安装在机箱前部的12cm机箱散热风扇,转速1200rpm

  在本次测试中,笔者的两个机箱辅助散热风扇,均为12cm的AVC炫光1225。安装方式为一个在机箱前面板的下部,向机箱内部送风;另一个在机箱后档板上部,向机箱外部送风。

华硕极地冰城,目前的安装方式为“向上出风”

  需要说明一下的是,在本次测试中,由于华硕极地冰城的散热器底座,与技嘉965P-DS3主板的匹配问题,造成华硕极地冰城无法以“向后出风”的模式安装,笔者只能选择了“向上出风”的安装模式。所以,与之PK的AVC拿破仑静音版,同样是以“向上出风”的模式来安装的。

  华硕极地冰城散热器,在系统风扇关闭情况下的测试数据:

  CPU空闲状态,并维持一段时间后,CPU温度维持在47度左右。

点击后可看原始大图

上图中温度部分的截图

  CPU满载10分钟后,CPU温度维持在67度左右。

点击后可看原始大图
上图中温度部分的截图

  AVC拿破仑静音版,在系统风扇开启情况下的测试数据。

  CPU空闲状态,并维持一段时间后,CPU温度维持在48度左右。比前者空闲状态高了1度。

点击后可看原始大图
上图中温度部分的截图

  CPU满载10分钟后,CPU温度维持在66度左右。比前者满载状态低了1度。

点击后可看原始大图
上图中温度部分的截图

  华硕极地冰城散热器,在系统风扇开启情况下的测试数据

  CPU空闲状态,并维持一段时间后,CPU温度维持在41度左右。比机箱风扇关闭时空闲状态低了6度。

点击后可看原始大图
上图中温度部分的截图

  CPU满载10分钟后,CPU温度维持在56度左右。比机箱风扇关闭时满载状态低了11度。

点击后可看原始大图
上图中温度部分的截图

  笔者点评:通过上面的对比评测,“AVC拿破仑静音版+两个系统风扇”的散热系统与单独华硕极地冰城散热器打了个平手。但需要注意的是,AVC拿破仑静音版的市场售价是160元左右,笔者购买的价格是155元;两个AVC 12cm机箱风扇,笔者买的是二手货,20元一个(目前淘宝上拆机的12cm机箱风扇大约售价都在20元左右),合计这套散热系统的实际花费是195元。而华硕极地冰城散热器的报价可是450元。

  另外,华硕极地冰城散热器在机箱风扇关闭和开启的不同情况下,CPU满载温度相差11度之多。由此可见,安装机箱风扇,建立良好风道的重要性。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