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装机 频道

切莫头脑发热 暑期装机要注意5大问题

  【IT168 导购】激情的暑假已经过去一半有多,你的装机计划实行了吗?今年的暑假的确是个DIY市场销售的旺季,几大类主要配件的促销狂潮在暑假尚未到来的时候已经全面铺开,不少打算在暑假捧回爱机的回去好好爽一回的学生装机者纷纷反映,这个暑假不但三大件行情相当喜人,而且在板卡领域、液晶领域的高性价比产品实在不少,产品出现缺货也并没有给兴致勃勃的装机者带来太大困扰,总的来说,高性价比配件选择的宽裕度大了,大家也无需像过去那样,为集中争抢到一两款超值产品而变得高度紧张。

  DIY市场给买家们营造了相对宽松的产品选购氛围,这确实是一件好事。然而,这还并不代表大家在装机的时候,无需作出过多的考虑,套用别人推荐的所谓高性价比配置就行了。我们依然要关注的,除了对实际应用的针对性考虑、对配件品牌、品质的把关,以及平台兼容性等常规问题以外,还不能忘了一些细节性的问题。尤其在板卡市场里面,某些产品看似价格十分诱人,表面上看的做工配置也比较不错,然而一些不太起眼的细节方面缺失,则都可能导致用户DIY享受过程的“变质”,这不禁让人十分扫兴。

在DIY市场,冲动就是魔鬼

  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搜集了一些DIYer或者商家集中反映的近期装机过程中所常常遇上问题,并加以总结。希望在暑假后期有意装机的网友们仔细注意一下,免得把系统平台捧回家以后,才发现细节问题的存在让平台的实际应用和自己原来的DIY计划不太相符,这样原本在玩家们心中贮存着的乐趣便会马上变得索然无味。

  1、PE2140真的很好超吗?

  当前论INTEL大众化消费级市场最为超值的处理器,非PE2140莫属。拥有Conroe架构纯正血统的PE2140,配备双核、低功耗、低发热量等众多让人羡慕的优点。跟八九百元定位的E4300相比,主要仅有二级缓存减半的简化,性能表现相当不俗,更何况,如今的PE2140盒装产品已经降到了500元附近,相比刚上市的时候有超过百元的降幅,跟AMD阵型上的X2 4000+并肩成为主流领域上最超值的CPU。

  然而,除了基础性能,现售价格这两大吸引力十足的元素以外,它的超频能力一直让玩家们十分期待。也许是出于核心架构产生了重大改良,并完全承继了“扣肉”特色的缘故,原有外频仅为200Mhz,采用65nm核心制程技术的PE2140,有着极强的外频提升潜力,从PE2140 CPU上市以来的数批到货的PE2140都能轻松超到350Mhz以上的外频水平,而一些DIY能力较强、散热条件营造得更好的发烧级超频玩家,更能超到400Mhz以上,最终结果主频得到了成倍的提升达到了3Ghz以上,实际性能也有大幅度的攀升。

  然而,最近一批的PE2140整体超频能力已经有所削弱,根据某些近日组建过PE2140平台的买家称,现在的PE2140,很多外频只能上到320-330Mhz,随手挑一颗都能超到3GHz的已经成为过去式了……笔者提出这一问题,并不是想要说明PE2140已经不值得买,而是希望读者们明确这种情况的存在,在理性看待此类平台超频能力的同时,也最好提前为PE2140准备一个“适合它活动的家”——一块能符合用户应用需求的主板。

  2、主板也跟某些CPU“闹矛盾”

  很多装机者,在确定主板部分如何选择的时候,除了考虑主板的参数特性、扩展能力、多媒体特性等一些“基本面”以外,最为关心的就是主板能够支持什么样类型的CPU。他们常常会认为,只要主板得到官方的认可,能够支持某一类的CPU产品,那么该类CPU的性能甚至超频能力就能得到充分展现。事实上这样的观点明显有所偏颇,毕竟能支持和支持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这些结论是在过去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像当初Socket939架构盛行的时代,K8T890和NF4 Ultra/SLI系列芯片组在基本的参数配置上大体处于同一水平,不过对于K8 3000+/3200+这些当时受关注度相当高的AMD经典处理器产品,它们所获得得支持效果就截然不同,很明显,来自NV的芯片组凭借着强大的性能挖掘潜力,把以均衡为卖点的VIA拳头主力狠狠地打压了下去,也进一步确立了自己在AMD芯片组领域的霸主位置。而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当前的“扣肉”平台上,现在低价实用型的P965主板销售十分红火,而且做工用料都相比过去的低价产品有了一定幅度的提升,可是应对某些处理器的超频应用,效果实在强差人意。它们有的超E6XXX系列效果相当不错,而超PE2140等主流产品,情况却不敢恭维;而有的对新一代的“扣肉”处理器如E6320超频支持很好,但对于E6300、E4300等相对老一代的产品,情况又大不一样……

E6320超频能力出众

  每一款主板产品都有自身的特质,对应不同的升级情况笔者也不能一一尽录。因此笔者建议,在玩家们选择某一款主板作为平台基础之前,先到它的官网以及相应的专业IT论坛(如本站的 DIY烧友会 ),了解一下该款产品的特性以及一些应用的技巧,有了这些事前的准备,相信挑选和整个DIY改造过程,将会更加的得心应手。

  3、问题没有解决,部分P965主板还是很挑内存

  P965主板挑内存的问题由来已久,在DIYer群体当中已经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具体的症状在于:部分P965主板要求FSB:DRAM必须为1:1,换而言之要让平台的超频效果提上去,必须选用频率等参数档次较高的内存以作配合,这势必会增加整个平台的资金投入,导致平台本来所或多或少所具备的成本优势荡然无存。显然这并不是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可惜的是这样的问题至今仍未解决。

某些P965主板被迫配上高价内存

  不太注重超频应用的玩家,上述问题所给你们带来的困扰自然不大,毕竟即便是市售的一些699元的通路版本P965主板,还是能够满足用户适度的超频要求的。相对而言,喜欢超频的玩家,则需要在平台构建的考虑过程中充分地意识到这样的问题,或是适当地转移目标,改选一些能够在这一问题上有所改良的P965产品;而另一方面笔者则认为,如果玩家们不是十分钟情于INTEL CPU+INTEL芯片组的选择,不妨可以把目光转向那些市场关注度正在不断攀升的NF650i系列芯片组,其799元定位的nVIDIA原厂做工工艺产品,无论是扩展能力、用料档次还是DIY特性表现都十分优秀,绝对适合以DIY改造、超频为定位的专业级玩家;而即便是你的预算并没有那么宽裕,也可以选择一些定位在699元通路代工版本NF650i主板,其性价比同样非常出色。总的来说,由于NF650i系列芯片组具备了实用的Clock Synthesizer技术,用户门可以独立地控制好各个设备的频率,这相对于P965平台上的内存限制问题,确实是一个很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799元的NF650i主板实属不错

  4、降价厉害,8600GT缩水也厉害

  8600和HD2600两大系列DX10显卡,无疑是今夏暑假的显卡主角。虽然由于DX10游戏尚未完全普及等种种客观原因,这些产品一直都没有上升到很高的人气高度。而实际上此种情况的出现也并不意外,作为新一批的DX10显卡,它们并没有完胜上一代X1950、7900GS显卡的能力,因此降价是它们提升性价比的必然出路。而在降价过程中,事实上已经涌现了不少超值产品,如699元的INNO3D 8600GT游戏战神,799元的影驰8600GT魔灵版,或者通路品牌中的昂达8600GT神戈版,这些都堪称降价大潮中表现优异的8600GT成员。

  然而,降价带来的并不一定是一味的叫好,有些产品的确是把价格降到了一个相对的低位,而且显存规格、频率这些用户们十分看重的参数也没有明显的缩水,不过要是严格从做工标准的角度去衡量,有些产品的表现实在不敢恭维。简化的部分主要集中在供电系统和散热器上,我们通常所看到的8600GT显卡,都是采用核心和供电2+1相的供电模组,然而那些过分简化型的8600GT产品,却在核心供电部分保留了单相供电,而在散热系统上面则采取了改用普通铝质风扇、缩小散热风扇口径的手段,来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而且,这样的现象已经成了某些低价8600GT的通病。

  供电系统、散热系统做工用料档次的下降所带来的影响,事实上在用户使用显卡的初期并不会表现得十分突出。只不过待到用户熟悉了产品特性以后,希望通过一定的超频手段来实现DIY改良的时候,那样的劣势就会给用户的应用带来制约。既然目前有着如此多优秀低价产品同时在市的前提下,无视这些过分缩水的8600GT,绝对是一个明智的态度。

  5、理性看待HD2XXX系列的全接口输出

  HD2XXX系列显卡陆续推出,在各大厂商的宣传攻势上,高清特性是一个十分集中的切入点。的确,在AVIVO HD技术、UVD高清解码引擎加入到RV6XX显示核心以后,HD2XXX系列有着更强的高清技术能力,而且从实际应用上看,对高清解码视频格式有着更为良好的支持度的HD2XXX,相比nVIDIA GF8系列显卡中的PureVideo HD技术还要略胜一筹。

  除了软件特效技术上的支持,不少主流的HD2XXX系列显卡还为高清特效营造了十分完善的硬件支持效果,目前即便是一些低端的HD2400系列显卡,它们都附带了DVI+VGA+HDMI/DVI+HDMI+TV-OUT之类的全输出接口组合。正是由于有了这样表征性的产品改良效果,厂商们也就有了更有底气的宣传资本,而随之而来的卖点渲染,也更是容易让消费者们对产品产生了了有所偏差的认识。事实上,高清特性的增强的确是一个技术上的飞跃,然而要是从实际应用的角度上考虑,高清应用往往只贴近于某部分高清发烧群体的需求,而对于大部分平民级玩家,它们也许没有足够强悍的设备进行支持,如没有带有HDMI接口的显示输出设备,或者没有专业的影音设备作为辅助,光凭一块对高清特性有所侧重的普通消费级显卡就能在高清道路上驰骋,这样的宣传未免有些夸大,想法也未免有些天真。

  带有高清增强特性,附带丰富输出接口的显卡,其工艺成本相对而言要比普通的产品略高,但用户需要把握的还是自己的实际应用需求。没有足够完善的高清平台构建思路,光是为了这些小细节而趋之若骛,往往得到的结果都和期望有着相当距离,毕竟说到底,它还只是一块显卡。

  笔者总结:优秀的性价比表现也许仅仅停留于表面,到真正需要到某种特殊应用的时候,当前的这些看似十分超值产品,说不定就会给头脑发热的你泼一盆冷水,让你好是尴尬。因此,面对一些看似超值的产品,我们也许应该保持一种“另类的矜持”,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把自己的目标产品“吃透”了以后,再去出手也不迟。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