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装机 频道

性价比神话 E7000系列处理器即将上市

  【IT168 导购】08年的CPU领域,简直就是新生代的天堂,去年年末登场的四核羿龙处理器可谓是将整个市场激活,随之而来,从低端到高端,整条战线都犹如新年一般地洋溢着一种崭新的气息,双核赛扬要来了,45nm制程双核、四核CPU也来了,双核奔腾也来了个大变身,另一边厢的AMD平台也有着双核、三核羿龙在“跃跃欲试”,很显然,无论INTEL还是AMD,新一代平台的理念正在锐意推行,这种时代和技术进步背后的每一个细节改良,正在我们每一位平民级用户之间缔造一个个的惊喜。

e7000系列处理器是性价比的完美统一

 1、取代E4000系列,E7000系列第二季度亮相

  双核赛扬、45nm新双核“扣肉”E8XXX要陆续登场亮相,顺带也撩起了不少玩家对一类神秘武器的兴趣。它就是双核酷睿E7000系列,它采用的是和E8XXX系列相同的45nm制程Wofldale核心,但和E8XXX系列不同,它的前端总线仅为1066Mhz,配备3MB的二级缓存,TDP功耗值为65W,在二级缓存和前端总线方面,E7000系列多少有点简化版的意味,跟一直备受关注的Q9300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种“阉割”背后的精彩,预示着E7000系列将有着非常不错的性价比提升空间。

INTEL再添神秘武器——E7000

 

  从目前我们掌握到的消息,率先发布的一款Core 2 Duo E7000系列处理器将会是E7200,它的主频为2.53GHz,暂定售价为133美元,也就是说该款CPU的上市售价基本就会在千元以内。回顾昔日INTEL CPU产品线所走过的历程,我们会从E7000系列身上寻觅到不少过去E4000系列的影子,它们无论是初始切入市场的定位还是相对于完整版产品所作出的简化特征都是那么的相似,因此可以预期,E7000系列处理器应该能够非常顺利地充当起E8000系列的补充,以及E4000系列的理想替代产品。 

  2、完善基层产品线,为旗舰Q9000系列称王铺路

  虽然说要待到E7000系列全面铺货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目前我们已经能够具体地了解到E7200等代表性产品的具体参数规格配置,对E7000系列也有了更加中肯的整体把握。事实上直到这个时候,INTEL即将发布以及已经上市的数款新品,我们已经不能把它们当作单独的个体看待,作为全新的一条产品战线,从低端到高端,它们俨然已经成为了一脉相承的整体。

  细心地去分析这一系列的新品,我们不难发现即将取代双核奔腾PE21X0的奔腾E2000系列,它们和45nm E8XXX系列之间还是有着较大的价格定位差距,前者定位就是600-800元的区间,后者最有代表性的E8400上市价则在1500元左右,这中间的空隙,很容易被对手AMD利用起来,如今E7000系列以一种承上启下的姿态进驻,待到目前尚有不俗竞争力的E6X50系列逐渐淡出主流市场以后,便顺理成章地入主千元级CPU市场,从这里我们就很容易了解到E7000制定相应市场定位策略的理由,以及它为何选择第二季度才全面铺货的原因,这一举一动,看起来是那么的系统和富有条理性。

王者旗舰-QX9650

  从双核赛扬到双核奔腾E2000系列,从简化版的E7000系列到标准版的45nm E8000系列,对于INTEL而言,这绝对是一条非常完整的主流“基层”产品线,它给市场带来的必然是那种一环扣一环的强大影响力和主导性,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只有当这些“基层”产品线完全搭建好了,旗舰级的Q9000系列四核处理器才会有着足够牢固的基础去诞生,去普及,去抢夺那极具象征意义的主流CPU王者宝座,从这里,我们看到了INTEL的野心,看到了INTEL的强大,而E7000,它给这一“伟大事业” 所发挥了多少积极的促进作用,便可想而知。

 

  3、超频能力值得期待,进一步封杀羿龙双核、三核

  前面的分析,充分见证了E7000补充市场的积极意义,然而我们更不应该忽略,E7000和E8000的核心架构是如出一辙的,它同样具备了Penryn架构的众多先进技术亮点,同样会因为45nm Wofldale核心而变得更加强悍,测试表明,E8400的功耗水平比起E6X50系列降低了10%以上,发热量的控制也更加理想,而这样的快感同样能够降临到E7000系列身上,因此二级缓存降低到3MB并不会带来太大的性能损失,相反E7000依旧具有值得期待的超频能力。酷睿架构毕竟是主频对性能影响的作用更大一些,只要能够给E7000系列选个好“鞍”,搭建个理想的平台以获得理想的超频效果,E7000系列依然是非常有看头的。

  反观AMD方面,目前能够充撑场面的就只有K8架构下的Athlon64 X2双核以及Phenom X4两类产品,它们之间有着较大的定位差距,市场上千元附近定位产品缺口较大,用长远的眼光去看,K10架构的Phenom系列还会加推三核(X3)、双核(X2)特性的产品予以充实千元左右、千元以下定位的市场。但可惜的是Phenom X4的数款主打产品已经在INTEL四核架构处理器的面前丢掉了不少颜面,充其量也只有黑盒Phenom X4 9600能够多少勾起DIY玩家们的兴趣,这些Phenom X3、Phenom X2 CPU要在短期内融化消费者心里面的那块“坚冰”,恐怕还需要作出很大的努力。

羿龙系列处理器发展并不乐观

  前面说到E7000系列为INTEL中高端处理器进一步实现统治市场的目标带来了非常积极的意义,这就是最有力的证明。在有意无意之间,这类现在看起来还不太起眼的中端处理器,却成为了进一步封杀羿龙双核、三核CPU的秘密武器。一类产品的成功可能不需要太多的理由,只要能够跟“时世造英雄”这样的字眼充分吻合,那么市场上自然就不会缺乏肯定和赞许的声音。

  4、E7000系列让P35的余热充分绽放

  经过上述的综合我们大概可以预测,E7000系列要迅速地在市场崛起成为主流处理器范畴下的一面旗帜并不困难,预期中较高的性价比和良好的超频性能就是最好的保证。接下来,我们当然还得关心构建新平台的其他元素,对E7000提供支持的主板芯片组又会怎么样呢?未来的INTEL平台肯定是4系列芯片组的天下,但4系列芯片组对于我们这些大众消费者来说,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迷,精明的消费者又怎么能把宝压在这样一个存在着众多位置元素的“迷”上面呢?

渐趋廉价的主流超频型P35主板

  我们不妨乐观地退一步去考虑,目前市场上INTEL平台的主板资源,其实同样可以给E7000系列处理器提供良好的支持。通用性极强的P35主板,只要刷新BIOS就能实现对45nm双核“扣肉”的支持,考虑到P35无论内存性能、磁盘性能、兼容性等综合方面表现都相当不错,我们不妨考虑选择那些配备豪华供电、散热系统以及完善的超频辅助功能的高性价比P35主板,那么让E7000系列CPU充分展现超频的潜能也决不会是遥不可及的奢望。毕竟当前主流的P35主板正保持一个稳中有降的势头(大量配备全固态电容供电、一体化散热系统的一二线P35主板已经降到了600-800元区间),相信未来INTEL 4系列芯片组产品逐渐普及以后,我们还能用更为低廉的价格买到那些超频能力更强的P35主板。

  所以说,E7000系列处理器的在不经意间也就成就了这样一个“使命”,就是让能够让P35的市场余热能够得到充分的释放,重新演绎那段犹如945GZ也能跑双核“扣肉”的佳话。有了如此理想的铺垫,由E7000、E8000联袂出征的45nm双核“扣肉”时代,还会惧怕谁呢?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