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导购】又一年即将过去,在这个不平凡的一年,在每年接近年末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面,无论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需要在即将过去的08年作出盘点。而这种年终盘点,除了是对过去的总结以外,还是一种“继往开来”,让下一年的道路演绎得更加精彩。相信,不同类型的总结即将陆续铺开,而作为专业IT媒体,对于几大配件的年终点评分析是必然会给广大读者们准备的盛宴。不过在这些“主菜”尚未出炉之前,我们先来品尝一下由笔者亲手炮制的另类“佐料”。
不少人认为,08年除了振奋人心的北京奥运会以外,很多值得记住的大事都好像是重大的悲剧。然而,在DIY范畴里面,包括CPU、主板、显卡、内存、硬盘等产品,在经历过飞速而喜人的更新换代以后,同时也必然会遗留下不少被淘汰的悲情产品,它们也许都曾经为IT技术的进步、玩家DIY平台的日益强大作出过自己的贡献,然而在这样一个年头里面,或许因为竞争对手的强大,或许因为“自身实力的不济”,它们只能无奈地沦为市场以及DIY领域里面的鸡肋,用一种另类的悲情,走完它们在08年里面属于自己的轨迹。
其实类似的悲情产品回顾,我们在之前也曾经推出过,当时的描述对象是硬盘(相关文章:《只因生不逢时!2008年最悲情硬盘回顾 》)。而在这里,我们加推了另外一个属于内存范畴的专题。
相比之下,内存产品尽管没有经历像硬盘范畴下主流应用产品突破1TB大关、普及型硬盘容量大幅度提升等震撼人心的标志性事件,但是随着主流平台应用和性能档次的日益提升,08年的内存市场还是充满看点的,而很多悲情产品虽然在市场上受重视的程度有限,但正正是它们的存在,才衬托出2G DDR2 800等一系列核心类别产品在08年内存领域的关键地位,也能够让玩家们更加真切地了解到未来不同内存产品的走势和地位。既然如此,那么这样的一些08悲情内存,就真的值得怀缅一番了。
悲情产品1:DDR
“现在装机你会选DDR内存吗?”“不!”“现在的主流平台里面有哪些芯片组还在用DDR内存呢?”“没有!”这两个斩钉截铁的回答,就足以让DDR内存,这个当年叱咤风云的名字判下死刑。到底,DDR在当今的DIY市场上真的没有没有立足的空间了吗?很多玩家都非常肯定的认为,DDR已经没有任何发展的前景了,自然就不值得投下太多的关注,而且各大IT媒体在三大件的行情里面,也会把DDR内存的价格走势报道放到相对次要的位置。
或者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到底现在还有什么人还会对DDR内存感兴趣呢?最大的消费群体自然是升级的用户,在当年DDR平台占主流的时代,512M DDR是当时最常见的配备,而这样的配备放在现在的应用环境下,无疑是显得杯水车薪,升级成为了必须。所以很多用户往往都会选择再增加512M/1G内存达到G级内存配备,以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主流应用的需要,延长平台的使用寿命。然而,在新平台产品早已拒绝与DDR内存的联姻以后,升级用户也就成为了这个悲情角色最大的“货源”出口。
然而,来自升级用户的照顾能撑得了多久呢?除了需求量严重低于主流DDR2内存以外,价格也是影响它们继续生存的关键原因。我们从商家的报价表可以看到,512M DDR 400内存的售价在100元左右,1G DDR 400则在160-170元之间,和同容量级别的DDR2内存有着明显的价差,而且供应DDR 400内存的厂商数目也明显少于DDR2内存的厂商,也就是说,DDR内存市场的规范程度也已经大不如前了,失去了厂商、市场渠道以及终端消费者的支持,DDR内存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大部分价值了。
悲情产品2:DDR2 667
如果说要为DDR内存找一个难兄难弟,那么就非DDR2 667内存莫属了。也许它们两者在市场的地位是相似的,虽然没有被完全淘汰,但显然处于被极度忽视的地位上。然而相比之下,DDR2 667内存的不受欢迎原因似乎更加致命,因为在主流DDR2 800内存强大的压制之下,采用相同技术架构但性能明显处于劣势的DDR2 667内存显然已经很难在市场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地位,这样的局面,似乎让它们变得更加难以翻身。
客观地说,为DDR2内存平台普及立下汗马功劳的并不是广受延时过高诟病的DDR2 533内存,而是DDR2 667。在那个玩家们尚未认识到DDR2 800内存强大威力的年代里面,它们可谓是占据了主流平台大半壁的“江山”。而时至今日,DDR2 667内存本身的售价一点也不贵,不过由于各个容量级别之间的DDR2 667和DDR2 800内存产品可谓是零价差,现在,可谓是仅仅够预算选择1G内存的超低端用户,也懂得直接把DDR2 800内存作为首选了。
这样的一个事实,足见DDR2 800在主流装机范畴上的普及程度,而DDR2 667甚至作为一种市场补充的角色的机会都没有,因此,它们的悲情色彩可谓是浓厚至极。况且我们从未来的应用前景来看,即便是升级用户也不会再让DDR2 667获得一个重新被重视被考虑的机会,市场优胜劣汰的游戏规则,在这样一类内存产品身上就体现得淋漓尽致。
悲情产品3:小容量DDR2内存
在电脑市场里面,遭遇冷落的除了DDR、DDR2 667,基本上小容量内存也无法幸免于难。毕竟,在当前应用的大环境下,2G内存已经成为了入门级的配备,基本上除了前面提到的升级用途,新装机用户买1G甚至512M的内存,可能就会被视作一种“丢人”的举动,还是那句话,连穷人装机都会直接选单条2G DDR2 800的年代,那些小容量的内存产品就真的只能早早地回到历史博物馆了。
小容量内存的没落,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它们已经成为了造成系统瓶颈的元凶。当前,即便是我们不考虑低配置用户看起来奢侈的Vista系统,光是最为“行货”的Windows XP,初始运行几个必备的程序,外加一些常用的软件游戏等,系统内存很快就会耗尽,因此像512M内存这样的产品,我们根本很难想象它们如何能够在主流平台上立足,更何况很多低端主板也仅仅配备两条内存槽,选用小容量内存的方案,势必会对将来的升级造成一定的影响。
此外,我们应该考虑到价格因素。目前最为成熟的主流2G DDR2 800内存,售价在120-150元之间,而512M、1G等小容量DDR2内存相比,要显得很不划算。而且,随着各类软件、游戏对系统内存容量、性能等的要求都在不断地提升,小容量内存产品受到关注的可能也就越来越少了,也许过了08年,由于厂商、市场、消费者总体关注程度大幅降低等种种缘故,这些小容量内存很快会在市场上消声匿迹。
悲情产品4:高频DDR2(如DDR2 1066)
高频DDR2内存出现在市场上其实已经是很早很早之前的事情了,它们也是随着X48、优异P35等一系列豪华级主板应运而生。更高的运行频率确实可以让系统平台获得更广的数据存储带宽,这也是系统平台整体性能提升的标志。而直到INTEL 4系列芯片组普及的时势下,高频DDR2内存似乎在理论技术上得到了更广泛的支持。因为主流的P45等主板芯片组基本上实现了对DDR2 1066内存的稳定支持,甚至部分产品更是能够最高支持DDR2 1200,有了这些新一代芯片组的诞生,高频DDR2内存似乎有着更理想市场生存和需求空间
然而,我们看到的市场上的局面并不是这样的“一厢情愿”,高频DDR2内存的需求量并没有因为INTEL平台的全面升级而明显增大,因为除了主流的DDR2 800内存以外,高频DDR2产品的售价明显偏贵,部分参数或者超频能力卓绝的DDR2 1066产品,售价甚至是接近于一些普及型的DDR3 1200内存产品,这对于很多DIYer来说确实是一个挺难接受的事实,毕竟DDR2 800和DDR2 1066可是实际性能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距,往往并不如它们当前的价差那么大。
当然,还有相当部分发烧的DIYer,他们确实需要通过提升内存带宽的方式来保障超频效果,不过在这样的需求下,市场上不少主流品牌同样拥有一些超频潜力让人满意的系列产品,如宇瞻的黑豹系列、威刚的红色威龙系列、KINGSTON的HyperX系列,只要用户有足够丰富的DIY改造经验和足够完善的超频条件,它们的频率极限同样可以接近甚至达到DDR2 1066的水平,而这些产品的售价也远比大多数的高频DDR2 1066要便宜。正是有了如此优秀的代替产品,也奠定了这些高频DDR2产品在08年的悲情地位。
悲情产品5:DDR3
早在07年末,就曾经有过不少来自媒体的声音,预言DDR3内存将会在08年普及,然而,08年也已经接近尾声,DDR3内存普及的道路依然还不平坦,在很多消费者的观念里面,DDR3内存似乎依然还是高不可攀的玩物,不仅仅内存本身,连同它所“理应”搭配的一系列平台其他配件,整个平台的总成本可并非普通主流用户所能承担,因此它们的普及也就面临着一道道难以跨越的门槛。
如今,随着INTEL X58芯片组的登场,它们对DDR3内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依赖”。X58芯片组支持三通道DDR3内存,所支持的最高频率达到了DDR3 1600。这样的一种技术特性趋势,也似乎意味着DDR3内存迟早成为主流平台的“真名天子”。然而,我们却不得不承认,DDR3内存直到现在才真正被主流DIY范畴关注,而从08年开始至今的那么长一段时间里面,DDR3内存还一直扮演着它原有的那个市场边缘角色,没有足够强大号召力的应用平台作为支撑,DDR3空有强大的特性也许还依然无用武之地。
同时,DDR3内存至今仍未回落的价格,也是阻碍它摆脱悲情角色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今最值得关注的2G DDR3 1333内存,各大品牌产品报价基本都要550元以上,与2G DDR2 800的价格相距甚远,这样的价位当然无法让主流玩家接受。与此同时,DDR3内存所搭配的高端P45主板乃至优异X58主板,它们同样是价值不菲的产品,加上我们还应该考虑到这样的平台还应该配备一个上档次的高端处理器,那么整个平台的成本预算,也正正是DDR3内存普及的门槛。更何况,三通道DDR3内存模块的性能威力尚未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同,没有技术以及实际应用作为支撑,也没有合适的价格作为保证,DDR3内存离普及自然还有相当长的一段道路,悲情也许尚未“落幕”。
悲情产品6:“HY”内存HY内存的名字,相信有一定DIY经验的玩家都不会感到陌生。它一直是低价内存的代名词,随着DIY技术的不断进步,它的存在可以说陪伴了好几代DIYer的成长。然而,昔日价廉物美的“HY”,如今已经沦为了主流市场的二三流货色,随着内存市场的日益规范,没有固定厂商、确切工艺标准的“HY”内存,已经逐渐被消费者所唾弃,毕竟整体做工、品质与主流品牌之间的差异,真的会让不少买家对之望而却步。
![]() |
HY昔日的市场霸主 |
我们不可以说使用Hynix(海力士)内存芯片的产品都统称为“HY”内存,毕竟现在尚有不少一线内存品牌的主流DDR2内存产品,都乐于沿用Hynix的颗粒,它们在超频性和稳定性方面表现都算是中规中矩。而我们经常所提到的“HY”内存,应该是山寨版杂牌内存的统称,在这些产品中,既有怀疑被Remark过的产品,也有循非正规途径进货的产品,还有生产工艺存在严重缺陷的产品……总之,它们的质量难以保证,俨然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系统平台安全性、稳定性隐患。再加上在当今主流内存价格渐趋低廉的大风气下,这样的问题内存产品很难觅得应有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