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看到这里,唯歌的软肋已经很明显了:同三诺,奋达,麦博等等南方诸多厂商一样,唯歌之前一直将目光放在国际市场。大量的出口单已应接不暇,不管是唯歌,还是其他传统的O单大厂,在此之前的几年时间里,都没有将重心放在国内市场的耕耘。当国外市场极度萎缩的时候,他们才逐渐注意到国内庞大潜在消费客户群体的重要性。
可以负责任的讲,虽然唯歌在国外对自有品牌已耕耘多时;但是在国内市场,唯歌只能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新品牌。唯歌,面对庞大国内市场,在将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唯歌,作为做媒体行业”南派“的实力派大厂,同奋达、三诺、麦博等等企业类似,以前主要都是给O单。制造起家的他们,从某种程度上说并不是十分了解如何做市场。中国很多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一下就想做成一个全国的品牌,占据全国市场,于是大量的在一线媒体投放广告,在大型展会或者活动中上曝光,这样做的成本应该说很高,对于这些靠OEM起家的企业风险很大,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高昂的广告投入可能很快会成为一个企业沉重的负担。
不是说这种宣传品牌的方式没有效果,只是看在什么样的市场环境下来做,企业的投入和回报成不成比例。在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的多媒体市场,没有品牌或者说品牌很少的时期,只要有知名度,不管高低,东西就不愁卖。但是现在,在众多扎根国内多媒体市场多年,品牌云集的大势下,要细分市场,找准品牌定位才能够有出路。虽然现在国内多媒体音箱市场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表现在广告战、渠道战等方面,但是大家基本上都是在一个层面上进行竞争,并没有认真地分析和间隔市场。
于是,越是严峻的市场下,越应该找准自己的品牌定位。营销类教材经典的几点建议,虽然古板乏味,但是其指导意义还是不容忽视的。
一、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目标群体切入市场,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比如运动类企业中,耐克与篮球运动爱好者、阿迪达斯与足球运动爱好者,都是非常成功的例子;说回到多媒体音箱领域,惠威的例子就是一本绝好的品牌营销教材。当然对于像惠威,漫步者等等,深耕与国内多媒体音箱市场的品牌,专业化方面已经十分成熟,虽然他们产能上绝对不能与唯歌等O类大厂相提并论,但是作为新的品牌不宜和他们正面冲突,可以寻找其他差异化的市场。
二、可以通过区域市场来切入,因为中国多媒体潜在消费市场很大;很多一线品牌对于二级以及二级以下的市场的渗透,应该还停留在起步阶段。
三、可以锁定高中低档不同的消费阶层。一个例子:三诺的自有品牌的壮大,正是利用自己成本,产能等等方面的优势,恰如其分的切入中低端市场。等在这个市场站稳脚跟后,现在又开始向中高端市场以及其他的领域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