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中国商用桌面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悄无声息的“能效革命”。当大多数企业还在纠结“i5还是R5”时,AMD已经用Zen 4+Radeon 700M的组合拳给出了更具前瞻性的答案。
如果说锐龙7 8700G是旗舰级“全能战士”,那么锐龙5 8600G就是面向主流采购预算的“六边形战士”——在6核12线程的小尺寸封装里,塞进了堪比入门独显的Radeon 760M,以及一颗算力高达16 TFLOPS的NPU。
今天,我们就以联想启天M550 R5(R5 8600G)和按照同等配置搭建的DIY主机进行对比测试,用实测数据回答一个问题:面向未来5年的现代办公,谁更能让企业“一次投资,五年省心”?
规格对表:工艺、核心与扩展
从纸面看,i5-14500的核心数更多,但8600G凭借4 nm工艺和Zen 4 IPC在单核效率上并不吃亏;更重要的是,Radeon 760M的CU规模是UHD 770的16倍,再加上独占的NPU,使得8600G在图形/AI负载中天然领先一个世代。
测试平台与方法
为了让数据具备横向参考价值,本次测试保持以下一致性:
内存:统一32 GB(16 GB×2)DDR5-5200 CL36;
存储:1 TB PCIe 4.0 NVMe;
系统:Windows 11 24H2,VBS关闭、SAM开启;
散热:DEEPCOOL Fort 240 Pro 240 mm水冷,风扇曲线固定;
驱动:Adrenalin 24.5 / Intel Graphics 31.0.101.5445。
所有成绩均取3次测试平均值,测试室温24 ℃。
综合性能:整机性能测试
在最能反映“真实办公”的PCMark 10中,锐龙5 8600G全面领先,尤其在电子表格、网页浏览、照片处理等日常任务中,Zen 4大核+Radeon 760M协同加速立竿见影。反观i5-14500,虽然14核20线程规格唬人,但大小核调度在Office、ERP、OA等短时脉冲负载中反而增加了延迟。
在这个测试中可以看到,在这个测试项目上,基本上平均的领先幅度超过30%,在现代办公的测试中,AMD 锐龙5 8600G的性能表现更出色。
图形性能测试
在3DMark两项图形基准中,Radeon 760M凭借RDNA3架构和更多CU单元,直接把UHD 770甩出几条街,基本上是数倍的性能领先。
8600G的Radeon 760M核显拥有强大的性能,可以轻松驱动3台4K@60 Hz显示器,而i5-14500则是短板明显,在成本和图形性能方面,AMD锐龙5 8600G显然更具有优势,轻松满足办公的需求。
创作性能:Photoshop & Premiere Pro
Photoshop的滤镜、液化、选择主体等高频操作高度依赖单核+核显协同,Radeon 760M的OpenCL加速让8600G在“打开即完成”的体验上明显优于i5-14500。Premiere Pro的4K H.264转码H.265导出测试同样如此,8600G利用核显硬编硬解,导出时间缩短近三分之一,为行政、市场部门的短视频剪辑提效显著。
实际的内容创作性能表现上,AMD锐龙5 8600G的表现着实领先,对于商用办公人群来讲的话,值得推荐。
AI性能:本地大模型与AIGC
纯CPU推理时,8600G的Zen 4架构+高频DDR5带来的带宽优势,使其在7B/14B模型吞吐略优于i5-14500。
一旦调用iGPU进行异构推理,Radeon 760M的512 SP瞬间把UHD 770甩开5倍以上。
本地Stable Diffusion 1.5文生图,8600G出一张512×512只需18秒,i5-14500则需要54秒——会议间隙的“海报秒出”,8600G更从容。
对于现代办公经常会用到的主流的AI应用,锐龙8600G的性能表现更为出色,效率更高,同时价格也更为便宜,值得称赞。
能效与散热:每瓦生产力
以PCMark10总分/满载功耗计算。
4 nm制程的威力在能效项尽显:同65 W TDP,8600G满载功耗直接比i5-14500低了46 W;换算到200台办公机,年省电费≈1.6万元,按5年使用周期算,生命周期内就可以省出一台新车。
平台与扩展:AM5的五年生命周期
接口:AM5承诺至少用到2027+,意味着企业后续可直接升级Zen 5/Zen 6,而LGA1700已到尽头。
内存:EXPO一键超频对非专业运维更友好;i5-14500依赖XMP,部分品牌机BIOS隐藏选项,易踩坑。
体积:启天M550-R5维持13.6 L小巧机箱,正面6×USB3.2 Gen1+SD读卡器,会议室、前台即插即用。
TCO(总体拥有成本)速算
写在最后:为什么R5 8600G是主流商用“五年不后悔”之选,首先6核Zen 4在日常办公、ERP、浏览器等典型负载下,响应更快;Radeon 760M≈GTX 1050,直接省掉入门独显,会议室三屏4K无压力;NPU+核显双引擎,本地7B/14B大模型、Stable Diffusion、视频会议背景替换都毫无压力,88 W满载比对手低46 W,200台一年省出一辆五菱宏光;AM5接口至少再战两代,后续升级只需换U,保护IT投资;同等配置下五年总成本降低两成以上,财务、采购、运维三方都满意。
对于预算敏感、又希望“一台机器用到2029年”的政企、金融、教育、医疗等行业,AMD锐龙5 8600G提供了当下最具性价比的“六边形”选择:它让企业在不增加预算的前提下,提前拥有了面向AI、图形、多任务、高能效的全面能力。
一句话总结:
“选8600G,五年不折腾;选i5-14500,明年就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