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AI技术已深度融入办公、创作与开发领域,不仅AI从业者对设备算力有高要求,普通用户和中小企业也需要兼顾灵活性与性能的硬件方案,SEAVIV希未 AideaStation R1 迷你AI算力中心便是在此背景下推出的产品,它搭载了专为AI时代优化的AMD锐龙AI Max+ 395处理器,以迷你主机形态的小巧机身承载着强悍性能,接下来从外观设计、理论性能、生产力与AI性能、AI实测等方面,全面解析这款设备的表现。
一、外观与接口配置:金属机身质感拉满,接口满足多种需求
在外观设计上,SEAVIV AideaStation R1 走简约风格,整体机身采用金属材质,既保证了耐用性,也为设备散热提供了一定助力,侧板设计有散热开孔,能有效帮助机身内部热量排出。机身边缘做了圆角处理,日常搬运或摆放时不会硌手,细节处考虑得十分周到。
正面面板的设计颇具质感,边缘采用削割处理,还辅以亮面材质点缀,拉丝工艺的面板搭配亮面的开机键以及性能模式切换按键,让设备摆脱了传统工作站的沉闷感,更显精致。
正面接口配置丰富且实用,包含一个SD卡读卡器,方便摄影师等用户快速导入素材;一个Type-C接口,支持USB4协议和DP1.4视频输出,既能实现高速数据传输,也能外接显示设备;一个 10Gbps 高速 USB-A 接口,可连接移动硬盘等数据传输设备;还有一个二合一音频接口,满足音频输入输出需求,日常使用时无需频繁插拔背部接口。
机身背部设计整洁,出风格栅与各类接口有序排布,接口数量充足,能满足专业生产力需求,具体有两个USB-A(USB 2.0 标准)接口,适合连接键盘、鼠标等外设;一个HDMI2.1接口、一个DP1.4接口,加上正面的Type-C接口,最多可支持4块屏幕同时输出,轻松应对多任务办公、3D建模分屏预览等场景;一个同样支持USB4和DP1.4视频输出的Type-C接口;一个支持USB3.2 Gen2的USB-A高速接口;一个RJ45网口,保障网络连接稳定;以及一组音频接口。
二、理论性能测试:AMD锐龙AI Max+ 395加持,小空间大能量
理论性能方面,SEAVIV AideaStation R1 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搭载的硬件配置,尤其是AMD“Strix Halo”系列旗舰芯片——锐龙AI Max+ 395。这款处理器采用创新的Zen 5架构和领先的台积电4nm FinFET工艺打造,拥有16颗超大核32线程设计,基础频率为3.0GHz,最高加速频率可达5.1GHz,还配备了80MB的(L2+L3)大缓存,在兼顾性能的同时,也能很好地控制能耗,非常适合小体积的台式工作站,其规格已达到个人桌面级消费PC的最高级别。
同时,这颗CPU集成了RDNA 3.5架构的Radeon 8060S GPU,拥有40组计算单元,频率为2900MHz,依托“统一内存架构”技术,能从内存中最高调配96GB的专属显存和16GB的共享显存,打破了传统显存的瓶颈,降低了数据延迟,为大模型本地部署提供了有力支持,不仅能流畅运行1080P分辨率下的主流游戏,在3D建模、动画制作、影视剪辑等专业创意设计领域,也能提供流畅的工作流效率。在AI算力上,它搭载了XDNA 2架构的AMD锐龙AI NPU,AI算力高达50 TOPS,能高效处理各类AI相关任务。
通过专业软件测试,SEAVIV AideaStation R1 的理论性能表现出色,可与主流甜品显卡媲美。在CineBench R23测试中,锐龙AI Max+ 395处理器单核获得2671pxs,多核获得42193pxs,性能非常强悍,足够满足大量数据的计算以及大模型生成等高性能需求
CineBench 2024测试中,单核成绩为149pxs,多核成绩为2199pxs。
CPU-Z测试当中,AMD锐龙AI Max+ 395单核成绩772,多核成绩14003.5。
在专业渲染场景下;3D Mark Time Spy项目中,显卡成绩达到10584分,性能赶超桌面端RTX 4060显卡;
3D Mark Fire Strike项目中,显卡成绩为28269分,总体分数达到24575分,图形性能完全能适配1080P游戏和3D建模等需求。
内存和存储方面,SEAVIV AideaStation R1 搭载了128GB LPDDR5X内存,支持内存动态分配技术,能将大内存转化为大显存,保障超大模型加载顺畅,最高可支持235B大模型的加载。在AIDA64的内存测试中,读取速度为119.43GB/s,写入速度为212.55GB/s,拷贝速度为148.58GB/s,内存延迟为152.3ns,高速的读写能力能有效避免因内存问题导致的程序卡顿。
存储上,设备搭载了2T固态硬盘,预留一个PCIe 4.0速率的M.2硬盘接口,方便用户根据需求进行容量拓展。使用CrystalDiskMark进行硬盘读写测试,测得读取速度为6032MB/S,写入速度为5250MB/S,这样的高速存储在加载大模型、播放4K视频素材时,能保障使用的流畅性,不会出现明显的延迟。
散热方面,SEAVIV AideaStation R1 采用 HyperCryo 散热架构,超大双CPU风扇结合环绕式对流风道协同带走热量,保障长时间运行的稳定,并支持处理器120W满血性能释放,在双烤30分钟状态下,处理器温度稳定在62度,即使风扇在全速状态下,噪音也在可接受范围内。
三、实际应用测试:生产力场景效率高,AI 基础性能强悍
在生产力性能测试中,AMD锐龙AI Max+ 395处理器的内置显卡Radeon 8060S展现出了强劲的实力。在UL Procyon的照片编辑基准测试中,该处理器取得了7886分的成绩,能高效处理照片编辑过程中的各类操作,如调色、修图、图层管理等,满足摄影师等专业用户的需求。
在Procyon视频剪辑渲染测试中,调用Adobe Premiere Pro软件进行剪辑、渲染、导出等专业剪辑流程,最终得分高达22273分,即使处理4K视频素材,也能保持流畅的操作和较快的导出速度,为视频创作者节省大量时间。
我们还实际使用Adobe Premier Pro软件进行了实际视频渲染导出的测试,在渲染导出一条时长3分47秒的4K视频,实测导出时间为3分12秒。虽然是核显,但是性能十分强悍,搭配128GB大内存, SEAVIV AideaStation R1作为一台创意工作者的工作站,也非常合适。
AI性能方面,在UL Procyon的AI推理测试中,AMD Ryzen AI项目上,AMD锐龙AI Max+ 395处理器的NPU性能分数为1823分,能高效完成图像识别、语音处理等AI推理任务。
在测试多种模型能力的AI Text Generation Benchmark中,针对各类本地大模型的加载以及输出token的速度,SEAVIV AideaStation R1的表现也十分出色,Phi-3.5-mini-instruct项目获得975分,Mistral-7B项目获得862分,Llama-3.1-8B项目获得778分,Llama-2-13B项目获得956分,这些成绩证明设备在处理不同规模的AI文本生成任务时,都能保持较好的性能。
四、AI 大模型实际测试:中大型模型可部署,生成响应效率高
为了进一步验证SEAVIV AideaStation R1 的AI实力,我们进行了主流大语言模型本地部署测试,使用LM Studio进行部署和加载模型,且模型参数量逐步递增,以此考验设备AI性能的极限。
第 一个测试的是参数量较小的Qwen3 30B A3B模型,其模型包体大小达到17GB,加载该模型后,让其生成一份较为详细的大学生创业大赛企划书。最终设备输出了一份内容完整、细节丰富的创业方案,涵盖项目背景、目标、实施计划、预算规划、预期成果、风险预案等多个模块,生成速度达到58.45token/s,总计输出1978个token,首个token的响应时间仅为0.15s,生成速度快,响应思考时间短,完全能满足日常AI内容生成需求。
第二个测试选择了参数量更大的deepseek-r1-distill-llama-70b模型,该模型整体包体大小达到30g,测试任务为解答一道数学问题。生成结果上,DeepSeek成功算出正确答案,整个推理过程逻辑清晰,步骤完整。这次一共输出了1004tokens,速度为5.08tokens/s,首个token输出用时仅为1.99s,即使面对较大参数量的模型,设备也能保持稳定的性能和较快的响应速度,证明其在处理复杂AI任务时的可靠性。
五、总结:小体积承载大算力,多行业场景适配显优势
综合来看,SEAVIV AideaStation R1 迷你AI算力中心凭借AMD锐龙AI Max+ 395处理器的强悍性能,以及128GB大内存、高速固态硬盘的加持,在外观设计、理论性能、生产力与AI性能等方面都表现出色。它以小巧的机身,实现了媲美主流台式机的性能,既能满足工业产品设计、仿真模拟、实时渲染、虚拟现实演示、建筑工程设计、影视后期、游戏和软件开发等传统工作站的生产力应用需求,也能轻松应对私有化本地部署和运行各类大语言模型的AI任务,为小型工作室、企业以及AI爱好者、自由职业者提供了一款灵活、高效、性价比高的硬件解决方案,在AI时代的设备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如果你对这台迷你AI算力中心感兴趣,可以点击下方购买链接前往购买。
购买链接指路:https://item.jd.com/10176970994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