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装机 频道

只因生不逢时!2008年最悲情硬盘回顾

  08悲情硬盘2:IDE接口硬盘

  前面我们把首选的悲情硬盘归到了小容量硬盘产品系列,细心的网友们自然会从此推想到另外一类已经逐渐淡出主流范畴的产品——IDE接口硬盘。讨论IDE接口硬盘在市场上的存在价值,这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在踏入08年以后,它们在市场以及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已经越来越不重要了。

  我们不妨对IDE硬盘作出一番“需求分析”。首先从平台架构上面去考虑,从P965主板开始,当前很多主流的主板芯片组都仅仅提供一个IDE设备接口,甚至省略了对IDE接口的支持。而对于这个仅存的老式接口,用户更多会把它留给光存储设备,而把光存储设备和硬盘接在同一个IDE接口的用户极为少数,更何况,当前的主流主板均配备了四个以上的SATAII接口,加上相关的存储技术已经相当技术,各大硬盘厂商在产品更新换代的过程中更是有针对性地加入了优化特性,因此要是SATAII接口不好好加以利用,实属浪费。

  和小容量硬盘的“无奈”相似,IDE接口硬盘同样在价格上有着明显的劣势。目前在售的IDE硬盘为80G-250G容量级别的居多,它们的售价比起同容量级别的SATAII接口产品要贵出好几十元,对于新装机的用户,这样的多余支出毫无必要,再者日后升级,IDE接口的支持、IDE硬盘的正常供货更会是天荒夜谈。

  所以,目前唯一对IDE硬盘感兴趣的只有那些平台在两三年前构建的小硬盘用户,IDE硬盘产品是它们不想更换平台下的升级对象。现在购买IDE硬盘的用户已经不多,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如此购买需求的人群将会越来越少,IDE接口硬盘在彻底退出市场之前的鸡肋本质也将越来越明显。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