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年初的CES 2019上,AMD发布了Radeon VII显卡,正式开启了桌面游戏显卡的“7nm时代”。半年后的E3 2019展会,AMD不但发布了备受瞩目的锐龙3000处理器,同时也揭开了RX 5700系列显卡的神秘面纱,不同于此前Radeon VII的Vega 20核心,RT 5700 XT和RX 5700两款显卡搭载了NAVI GPU核心,带来了全新的RDNA架构,首次原生支持PCIe 4.0,并将7nm工艺带入主流价位的显卡市场中。
AMD在CPU市场完成“翻身”后,也能否在之前表现疲软的显卡市场中扳回一局?全新的RDNA架构相比GCN又有哪些优化?针对这些问题,下面我们就对RX 5700 XT和RX 5700两款显卡做一个全面评测。
一.RDNA架构解析和规格参数
研发数年,代号NAVI的新一代RX 5700系列显卡在架构方面有3大改进:首先是Radeon Display Engine显示引擎,它提供HDMI 2.0、DP1.4 HDR接口、显示流压缩技术、以及DCC压缩表面直读技术;在这个显示引擎的支持下,RX 5700 XT和RX 5700可以单数据线支持4K 240Hz/8K 60Hz显示模式,为单IO头戴显示器提供优化,提供30bpp色彩和更高的能效。
Radeon Display Engine显示引擎
Radeon Multimedia Engine则支持新一代HDR/WCG编码(HEVC)、8K视频编码(HEVC&VP),让RX 5700 XT和RX 5700有了极强的编码能力。
Radeon Multimedia Engine
区别于之前的Radeon VII,本次RX 5700系列显卡采用的RDNA架构为全新设计,支持双SIMD32的Wave32模式,相比GCN架构所支持SIMD16的Wave64模式,效率大幅度提高;改进的图形流水线可以获得优秀的每时钟性能;而多级缓存大幅度降低了延迟、带来了更高的带宽。最终多管齐下,结果就是RDNA架构比上一代GCN提供了25%的IPC并大幅度提高了能耗比。
全新的RDNA架构
全新的RDNA架构
AMD Radeon显卡架构演变历史
得益于先进的7nm工艺,RX 5700XT/5700的核心集成了103亿晶体管,核心面积仅为251mm(约为自家上代旗舰Vega 64的一半)。其中RX 5700 XT 50周年纪念版、RX 5700 XT采用的是完整核心,具备40组CU计算单元、2560组流处理器、160组纹理单元和64组ROPs光栅化处理单元。
RX 5700XT的频率为浮动设定,可根据温度和负载情况动态调节,公版的基础频率为1605MHz、最高Boost频率为1905MHz,此外还加入Game Clock频率,在游戏状态下可稳定在1744MHz,浮点运算性能达到了9.75TFLOPs ,TDP热设计功耗 225W。
RX 5700的定位要比RX 5700 XT要低半档,但同样采用了NAVI核心,只是在规格方面精简了一些。保留了36组CU计算单元、共2304组流处理器,以及144组纹理单元,ROPs光栅化处理单元和RX 5700 XT一样为64个。基础频率1465MHz、最高Boost频率1725MHz、Game Clock频率频率1625MHZ,浮点运算性能达到了7.95TFLOPs,TD热设计功耗为180W。
RX 5700 XT和RX 5700都搭载了8GB GDDR6显存,频率为14Gbps,256bit位宽,等效带宽448GB/s。
GDDR6显存,带来更高的带宽